東海大學附近的後街小巷有一家手沖咖啡店,初次造訪的客人,依著地圖找來,卻常在房子白牆上來回打量,不見任何招牌或識別物。進入店內,空間陳設都是佈滿歲月紋路的老物件。然而,主人卻是一位年僅三十的年輕人,他以盛開的青春,淬練精彩的生命旅程,如同手中濃縮咖啡,輕巧一杯,厚韻無窮。
黑膠唱片復刻被遺忘的時光
是誰~在敲打我窗~,是誰~在撩動琴弦......蔡琴低沈的嗓音,循著黑膠唱片上層層軌跡,從30年前歲月的那頭傳送過來。盤旋廻轉,悠悠盪盪,與小屋內的灰白牆面、老木桌椅、昏黃燈光,共同復刻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。
咖啡屋的室外矮牆與主建築之間有一條狹長走道,延伸到屋後,形成一處微形戶外庭園區。碎石地板、原木方桌、帆布扶手椅,融入在細長竹子與虎尾蘭植栽風景之間。坐在這裡,披一肩從竹葉間灑落的日光碎片,就著大肚山午後清風,一口咖啡滑入舌尖,擁擠的心情頓時舒展開來。
「木和咖啡」的故事,充滿機緣偶遇與戲劇轉場的元素,但卻似水到渠成、不見鑿痕。地理位置隸屬於龍井區的東海商圈新興路上,長久以來,伴隨無數異鄉學子在此求學成長,也形成多元的消費文化。強調便宜好吃的,或注重人文氣息的,都可兼容並存。原本在東海大學就讀的劉昊,也在這塊文化沃土上,開始他劇團生涯的第一步。
從樓上劇場走下來的咖啡師
劇團創立之初,場地就租在咖啡屋的三樓。後來,一樓經營咖啡廳的老闆準備出讓店面,因為對場地既熟悉又有感情,劉昊與另一位劇團夥伴就把咖啡廳接手下來,重新定位。木和咖啡就在2022年初開始營運,劉昊也從專職表演工作者,跨界到沖調咖啡的世界,從零開始學習做一位稱職的咖啡師。
店名「木和」,木是植物,和是和平。當時想出一個標語:木草為生,和睦共生。前一句說明以蔬食為生活主軸的理想,後一句就是大家好好相處,直接而單純。兩位創業夥伴原本便是素食者,咖啡餐飲也就定位為VEGAN純素飲食,排除一切動物性成分。
劉昊說,最初也曾考慮是不是就做一般的咖啡店,拿鐵就是用牛奶,其他品項也可以用一些動物性原料。但後來想到,他不吃牛奶跟蛋,若自己做拿鐵而不能試味道,如何掌握產品品質?不如把我的生活方式帶給大家,所以決定乾脆就把這家店做成一個Vegan的咖啡店,奶類完全用植物奶、燕麥奶、豆奶等原料。
回歸自然底層的無菜單純素飲品
木和也是一家無菜單的店,開店前兩年,料理品項較多,從拿鐵、特調到檸檬氣泡、可可奶茶、甜點等,當時必須提供紙本菜單供客人選擇。直到今年初,合夥人另有人生安排,劉昊獨自接下一間店的所有工作,基於人力調配及確保產品品質,他重新設計產品,不再製作菜單,進入木和咖啡2.0時代。
現在客人進門,他都用口述菜單,就飲品只賣手沖咖啡、冰拿鐵、黑糖冰拿鐵、奶茶等四樣。甜點則跟專業師傅配合,他只做後端烹烤與醬料搭配,品項有肉桂捲、甜甜圈、抹茶捲、花生肉桂捲、巧克力厚片等,客人點完就當下現烤。
製作手沖咖啡時,他會問客人要什麼口味?苦一點或淡一點,每一杯單獨調味道,完全手沖客製。他說,如此一來,就不用進各種奶。比如豆奶進一款,然後用黑糖、豆桂粉各種比例去調出不同飲料。也因為賣的品項少,就可以用更好的價格買到更好的原料,做出更高品質的東西回饋客人。
客人進來木和,先要把對時尚型咖啡廳既有印象,層層抖落,用極簡的心情,直入咖啡最真實的本味。在屋內首先會注意到,店內桌椅款式高矮完全不同,有低沙發組、高椅方桌,自然錯落。每一個區域就像一個自己的小空間, 區隔獨立,減少擁擠感,像居家空間一樣自由隨心。
黑膠唱片的老唱機就擺在吧台前方角落,不論唱機造型或播放出來的古老歌曲,都完全融入當下時空氛圍。原來,朋友們都知道劉昊有機會就買些黑膠唱片收集,但卻還沒播放機。因此,今年年中劉昊結婚時,朋友們就買了唱機當成新郎禮品,讓他那些無言的唱片有了歸屬。唱針唱片,琴瑟合鳴,成了店內最有故事的物品之一。
環視四周,會發現牆上的海報,幾乎清一色是劇團活動內容。從轉角樓梯拾級而上,便是後街劇團起家的「那個頂樓」。想要深入品嘗木和咖啡的醇韻,便不能忽略他在表演藝術這一段粉墨人生。
與環境共好的蔬食生活哲學
大學時開始寫小說,得了一些獎,經常參加活動,也接觸到戲劇圈,從此就一頭投入。他在2018年就成立劇團,當時推出第一部戲劇,在臺東、臺中、臺北共演出三場。2019年辦了一個小劇場,就在咖啡廳三樓,自己辦戲劇節,一連演出九場。
劇團採取小型劇場與戶外演出模式,以角色簡單、內容扎實的作品為主。即使在2020年,疫情重挫演藝產業的情況下,他的團隊仍堅持創作。不僅完成了臺中市府多場藝術活動案,也以東海大學駐校藝術家身分,指導學生戲劇創作。這些過程不僅是藝術創作的歷練,也影響他的生活哲學,甚至體現在手沖咖啡的純粹風味中。
(原刊登於台中市府文化局《文化台中》第58期-2024.12)
Social Plugin